《學習時報》2024年2月28日第1版發表自然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廣華署名文章《以更高行政效能推動新征程自然資源工作》。全文如下。
以更高行政效能推動新征程自然資源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為做好下一步經濟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準確把握,全力以赴推動自然資源事業再上新臺階,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自然資源力量。
深刻領會和把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在全黨全國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實施“十四五”規劃進入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審時度勢、高屋建瓴、精辟深邃,總結工作全面客觀,分析形勢深刻精準,部署工作系統明確,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導性,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對于我們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的自然資源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深刻領會和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風險,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我們要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更加奮發有為,全力做好自然資源工作。
深刻領會和把握黨中央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雖然當前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但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發展離不開資源要素支撐,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如何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實現多目標平衡,將是自然資源部門面臨的多難選擇、重大挑戰。我們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強化底線思維、極限思維,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戰略性資源支撐。
深刻領會和把握黨中央對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習近平總書記用“五個必須”精辟闡釋了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既蘊含發展觀,又具有方法論,是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豐富和發展。特別是強調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在黨的統一領導下,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增強了做好自然資源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深刻領會和把握黨中央對2024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工作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4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系統部署了九大重點任務,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我們要深刻把握“穩”與“進”、“立”與“破”的辯證關系,堅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政策與財稅、金融、投資、環保、科技等各類政策的協同聯動,優化實施方式,形成疊加放大效應,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深刻領會和把握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的重要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定政治立場,明確政治責任,確保政令暢通,特別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耕地保護、能源資源安全等“國之大者”要時刻心中有數,找準工作方向,加強調查研究,勇于擔當作為,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把講政治落到具體工作和實踐中。
全力以赴抓好2024年自然資源領域重點工作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九大重點任務,緊扣事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重點環節,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確了具體抓手和解決路徑,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駕馭大局的高超能力以及對形勢的清醒認識。九大重點任務很多涉及自然資源部門職責,我們要按照會議要求和部署,緊抓不放、抓出成效。
圍繞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積極支持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積極推動自然資源系統重大科研項目立項,建好建強地質、海洋等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開展新一批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推薦遴選,調動各類創新力量開展“大兵團作戰”。鼓勵以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推廣光伏治沙等模式。加強海洋能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裝備測試和示范應用,因地制宜實施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加快建設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新興技術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轉移中心。大力推進實景三維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促進時空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深度結合。繼續穩妥推進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地圖應用試點。
圍繞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積極優化自然資源要素供給與配置。修訂《產業用地政策實施工作指引》,重點保障實體經濟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合理用地。加大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的鋰、鈷和鎳等戰略性礦產資源找礦力度,在國土空間規劃中適度超前規劃布局充電基礎設施并保障好用地,助力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改進創新礦業權競爭性出讓方式,使交易價格保持在合理區間,引導資金更多用于勘查開發。繼續嚴格管控新增圍填海和新增用島,推動圍填海和無居民海島歷史遺留問題加快處置,引導具備條件的投資項目在“未批已填”類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區域有序落地。著力增強測繪地理信息數據服務能力,有序支持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感知等新興行業發展。
圍繞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積極謀劃和推進自然資源領域重大改革。深化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健全自然資源分等定級價格評估制度。開展國有農用地和未利用地權利體系建設試點,審慎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加快推進油氣礦業權公開競爭出讓。逐步擴大用海市場化配置比例,探索賦予無居民海島使用權依法轉讓、抵押、出租等權能,開展低效用海退出機制試點。推動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探索完善一般生態空間、黃河灘區差別化用途管制機制。
圍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提升“海上絲綢之路”海洋環境預報能力,做好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預報工作,主動參與有關國際標準制修訂,提供更豐富的國際公共服務產品。舉辦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加快“一帶一路”國際地學培訓中心和中國與上合組織、東盟等地學合作中心建設,推動建立中拉地學合作中心。推進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全球濱海論壇、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亞洲中心等新型合作平臺建設,做好第二屆聯合國“海洋十年”大會和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2024東亞海大會籌備工作。
圍繞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積極做好房地產領域“三大工程”配套政策保障。繼續指導各地對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優先安排、應保盡保,多措并舉支持各類存量用地盤活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調整優化商品住宅用地供應,更好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以城中村改造為重點,著力推進43個城市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出臺支持“三大工程”的規劃政策指引。研究支持盤活存量土地的辦法。
圍繞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扎實開展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首考”,將耕地保護黨政同責落到實處。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把各類對耕地的占用納入統一管理,守好耕地這個命根子。分類穩妥開展違規占用耕地整改復耕,合理安排時序,不能脫離實際搞“一刀切”。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充分利用西北地區和內蒙古荒漠、戈壁等未利用地資源建設大型設施農業基地,推進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推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優化農村地區國土空間格局、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研究出臺加強村莊規劃和村莊空閑土地使用政策文件,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圍繞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優化。全面完成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為各類建設和開發保護活動提供法定依據。加快編制實施全國重點主體功能區優化實施規劃,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有序推進城市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編制實施,分類編制村莊規劃,積極引導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大力發展海洋經濟,舉辦極地考察40周年系列活動,推動國家深;驇、深海標本樣品館和深海大數據中心等三大平臺立項建設,支持沿海地區開展海洋強省強市建設,以點帶面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圍繞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繼續推進“十四五”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實施,協同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扎實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繼續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不斷提升紅樹林等重要海洋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探索開展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示范基地建設,推進藍碳生態系統碳儲量調查評估和碳匯監測,開展生態系統碳匯參與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相關工作。完善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繼續深入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強綠色勘查開發和綠色礦山建設,加大增儲上產力度,提高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加強土地、礦產、海洋等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
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啟動全國不動產便民利民典型窗口建設,擴大不動產預告登記覆蓋面,優化繼承登記流程。支持長三角、京津冀等深化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改革。穩妥有序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登記頒證。嚴格落實修訂后的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標準,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足用好特別國債、轉移支付等財政資金,做好地質、海洋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推進“三區三線”管控情況督察,強化影響生態保護突出問題的督察執法,防止以生態修復和土地復墾之名破壞生態、違法采礦等。
著力推動自然資源事業再上新臺階
我們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方向高效推動工作落實,確保自然資源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強化政治引領。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體系化理解和把握,既要全面系統學習掌握其主要內容,又要整體把握其科學體系,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五個必須”要放在這個科學體系中去認識和把握,做到融會貫通,避免碎片化、片面性。同時,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自覺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積極主動深入謀劃工作。圍繞自然資源基礎理論、治理能力、開發保護戰略、重大改革等,開展前瞻性研究,及時提出專業化、建設性、周全穩妥的政策建議。多從政策是否科學簡明、部門有無同頻共振、基層能否承載接受等角度反思和改進工作,對明顯不合理、不合適的要通過改革創新作出新的制度設計、提供新的政策供給。
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落實。堅持不折不扣抓落實,完善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的制度機制,形成工作閉環,確保最終效果符合黨中央決策意圖。堅持雷厲風行抓落實,對看準了、議定了的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能早干就不要晚干,實現從破題到解題、積小勝為大勝。堅持求真務實抓落實,決不能把便于管理置于便利群眾之前,更不能讓群眾為技術誤差和政策變動“買單”。堅持敢作善為抓落實,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實現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馳而不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全面貫徹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精神,及時開展警示教育,舉一反三、防微杜漸,增強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保持永遠在路上的警醒狀態,既要抓好“關鍵少數”,也要管好“絕大多數”。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強化紀檢監察專責監督與巡視巡查、內部審計、信訪舉報等其他監督的貫通協調,提升監督效能。持續深化正風肅紀反腐,在全系統開展加強監管預防腐敗專項治理,深化以案為鑒、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實現查處一案、警示一批、治理一域。(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2月28日第1版)